雷声大雨点小 农村金融新准入政策期待细化 |
|
文章来源:中國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31 20:32:3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银监会新近出台的关于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意见,也得到了众多银行、投资机构的支持。
包括民生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率先向银监会提交了设立相关网点的申请,但是真正投入实际行动的却寥寥无几。
专家指出,农村“金融新政”的施行还需在引入竞争、细化规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商业银行参与性不强
虽然已有七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正式提出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申请,但真正有具体计划并开始投入运作的还只是凤毛麟角。
民生银行内部人士透露,此前民生银行向银监会提交申请只是一个意向,还没有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如果要进军农村市场,应该会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这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安排,目前我们的业务还没有新的变化。”
该人士表示。渣打银行是率先提出申请的外资银行之一,据其公共事务部负责人透露,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设想目前还在初步阶段,公司目前正在开展有关调查工作,对于在何地何时真正开展业务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徽商银行、宁波城市商业银行的负责人都明确表示目前不会考虑涉足农村金融业务。
“此前中行在农村做过相应金融业务,但是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此后就很少再涉及农村的相关业务了。”中國银行的一位员工表示,农村基层存贷业务的利率比较低,这是大银行参与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津商业银行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的业务经营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贸然进入不太熟悉的农村市场,无疑又加大了风险。“农村金融中不太好赚钱,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还是要立足现状。”该负责人说。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是有选择性的,首先是能够带来利润,然后再考虑网点的延伸铺设。目前开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同东部沿海比,这些地方的中小企业和市场还不太完善,这也是外资银行迟迟不肯“下单”的一个原因。
亟待引入多元竞争主体
遍布乡镇的农信社是基层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方,但由于國开行、农发行的转制,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的改革抽调,农信社在农村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态势。由于主体单一、缺乏竞争,农信社中存在着效率低下、业务落后的现象。农村金融供给方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北京郊区除了农信社还有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其主要业务集中在零售业务和小额贷款。“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虽然盈利空间有限,但是农民的需求很大。”该行副行长辛全龙表示。
中國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表示,要改善农村金融薄弱的局面,必须引入竞争,发展多元的市场主体。
他认为,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的介入可以进一步改善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如外资银行可以针对乡镇企业,大的银行则可发展批发业务,这对形式单一的农村金融可作很好的补充。
沈明高认为,多重机构的介入可以更好地编织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小银行可以继续发挥网点优势,开展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可以发挥产品、信息方面的优势,推动创新。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准入规则制度有待细化
“虽然我们也有强烈的愿望进入农村,但是没有一个具体的细则可以遵循,这是我们所担心的。”华夏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王跃增表示。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建议,在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方面可以进一步放宽要求,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更多引入供给方,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对于贷款公司应该取消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参股的规定,出台社区信用组织的审批与管理条例,特别是批发贷款的发放問題,应有一个明确规定。另外他还认为在贷款利率的政策配合上,政府也应进一步明确。
在具体业务上,杜晓山还建议,除了简单的存贷,政府还可以健全证券、债券、保险等多形态的机构和服务项目,弥补农村市场的“先天不足”。针对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他还表示应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地区金融监管的投入。
中國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认为,在规则进一步细化的同时,更需做好观念转变,即农村金融的成功首先要靠市场的、自发的行为来实现,而远非政府财政的手段力所能及的。只有市场、银行、政策三管齐下,农村金融才能真正活起来。
|
|
|
|
上一条资讯: 股市活跃 深圳银行业存款增长明显放缓 下一条资讯: 深圳股份制银行去年利润劲增16.7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