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描述:
沪东重机1月29日公告称:拟向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船集团等定向增发不超过4亿股,预计收购资产价值90亿元,募集现金30亿元。此次定向增发价格为30元/股,其中中船集团拟以资产认购不少于发行总量的59%,宝钢及上海电气以资产认购16%,其余部分由中國人寿、中船财务、宝钢集团、中信集团等以现金认购。本次定向增发完成后,上市公司(600150)将持有外高桥100%的股权,澄西船舶100%的股权、远航文冲54%的股权。
点评:
一、对沪东重机定向增发事件的点评我们认为,具有了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修船、远航文冲船舶和原来沪东重机资产的新上市公司涵盖了船舶制造业中的造、修、配完整产业链,新公司有望成为具有國际竞争力的船舶制造企业。
根据公司公告,假设2006年1月1日外高桥、澄西、文冲的股权已进入上市公司,2006年末公司净资产将从12亿元左右增至132亿元左右,净利润从2.5亿元增至15亿元左右,每股收益从1元/股增至2.3元/股左右,每股净资产从4.5元/股增加至19元/股左右。
按照國际上主要造船类上市公司PE26倍、新公司2006年虚拟EPS2.3元/股,计算公司合理股价为59.8元。
如果按照國际造船公司平均3倍的PB、新公司2006年虚拟每股净资产19元/股计算,公司股价可看到57元。
2006年中國造船业完工量同比增长20%,中船集团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300%,我们初步判断新公司07年净利润增速至少在30%以上。假设外高桥、澄西、文冲三个船厂资产在07年4月份进入公司,而且新公司0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达30%,计算出新公司07年EPS为2.41元。考虑到成长性因素,给公司07年27倍PE估值,07年目标股价为65.1元。(需要指出,因为公司尚未披露与定向增发有关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等,我们需要在了解新公司更多情况后,调整以上预测。)
我们认为中國政策正大力向造船行业倾斜,中船集团后续更多资产也可能注入上市公司,沪东重机(600150)股价将有大幅上升空间,提升评级至“买入”。
二、中國船舶工业体系的总体构成中國船舶工业是一个规模庞大、分布地域广泛及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行业,它处于中國蓬勃发展的经济与國防工业的交汇点。《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显示中國政府为使中國在今后10-20年内成为世界造船大國将投入更多资源。
1、中國船舶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前,中國船舶工业体系的最上层是中國第六机械工业部。1982年,当中國探索第一次國防工业转型时,舰船工业以较快的速度介入民船制造,六机部也被改组为中國船舶工业总公司(CSSC),它是中國第一个实施公司化改造的國防企业。
上世纪80、90年代,中船总公司旗下企业逐渐走向世界。规模庞大的中船总公司在最高峰时下属27个大型造船厂、67个船舶设备制造厂和37个机构。
1999年7月,中船总公司被分拆为两个企业:中國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集团、CSSC)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重工、CSIC)。中船总公司的分拆是中國國防工业企业引入竞争机制改革的一部分。新的CSSC和CSIC是由國务院直接管理的央企,采取类似于控股公司的集团公司形式,其职责是选择主要造船厂的领导层并审查重大投资项目。
2、中國船舶工业包括的主要厂家目前,中國船舶工业拥有1200多座造船厂,其中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的产量目前占中國船舶制造总吨位的大约60-70%。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之外的其他造船企业主要包括:省市所属造船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福建船舶工业集团公司(FSGIC);中远集团所属造船厂;中外合资造船企业,包括中日南通中远川崎船舶有限公司,中德上海爱德华造船有限公司,中韩三星宁波造船厂;海军所属造船厂,包括4804、4805、4806、4807和4810厂。
中國船舶工业的主要贸易企业是中國船舶工业贸易公司(CSTC)。过去35年内,中國的其他贸易公司也开始参与民用船舶出口贸易。目前,中國各造船厂都拥有了独立实施外贸活动的权力,然而,所有军用船舶出口仍必须通过CSTC,它是國务院唯一授权从事军用船舶贸易的企业。
3、中國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船集团主要造船设施位于上海、广东和江西,绝大部分造船业务由上海完成。中船集团现拥有58家企业,包括造船厂、研发机构、工厂和多家控股公司,约9.5万名员工,总资产64亿元。2003年,该公司在中國所有企业中排列第7l位,营收30.8亿美元。中船集团的骨干企业为5个造船“基地”,它们都是近年来企业重组的产物,分别是: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中船集团还拥有中國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船舶科研机构: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
该院有1700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先后设计了550艘民用船舶以及大型科研船、坦克登陆舰等。MARIC的设计部门配备了完善的试验设施,包括1个拖曳水池试验室,1个海洋工程水池试验室,1个水洞试验室和1个风洞试验室。
除MARIC之外,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也隶属中船集团,它的规模和能力都略逊于MARIC。SDARI专门研制货船、工程船、港口船舶以及近海和军用补给船。
中船集团还下属多家船舶设备制造厂。如上海沪东重型机械厂(大型柴油机制造企业)。
4、中國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重工于1999年7月组建,主要管辖东北(天津、河北和辽宁)、内地(四川和陕西)以及山东的造船厂。中船重工目前拥有48家工业企业、28个研究机构及15家控股公司。该公司拥有约17万名员工,几乎是中船集团的两倍。2003年,中船重工列中國所有企业的第56位,营收35.3亿美元。
中船重工下属10家大型造船厂,骨干力量是6家地区造船公司:大连船舶工业公司、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工业公司、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和天津船舶工业公司。
中船重工也是中國规模最大的船舶设备制造企业,拥有约40家制造柴油机和涡轮机以及其他船舶设备的企业。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和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是其中的重点企业。
中船重工还拥有中國最优秀的民用和军用船舶研发机构之一的中國舰船研究院。中船重工的相关材料指出,它是“中國军用舰船研究和设计的骨干力量。”与中船集团一样,中船重工所属造船厂也参与海军舰艇的建造。从历史传统看,大连、武汉和渤海(葫芦岛)造船厂一直是建造驱逐舰和潜艇的骨干企业。
三、我们对全球船市的最新看法
2010年前全球造船业将保持增长态势,船价大幅跌落的可能性不大。近几个月,船市红火一再突破业界预期。据Clarkson统计,至2006年11月底,全球已成交新船订单4920万CGT,全年有望突破5000万CGT,创历史新高;全球船企手持船舶订单1.2073亿CGT,远超过上年同期的1.0418亿CGT。这一成绩表明,一年来,全球造船企业在大量消化累计订单的同时,手持订单数量比一年前又新增1600多万CGT,反映出2006年市场需求的旺盛势头。
在经历了持续4年的景气高峰后,未来5年全球主要船厂的接单量会逐渐减少。但本次全球造船业旺盛期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出乎大部分人意料,进入兴盛期之初船厂储备产能稀少,结果造成目前全球主要船企手持新船订单仍相当于今后3年~4年的作业量。5年之后,新船订造需求将再度回升。因此,过度担忧造船业将受需求周期性影响并不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