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宁:信息特权是资本大厦最大蛀虫 |
|
文章来源:东方网(上海)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9 17:33:35 |
在股市投资者争相在年末问讯“年盈利率”的今天,人们蓦然发现,“年盈利率”最高的并不是基金这样的年度明星,而是一批最接近公司核心决策层的上市公司高管。他们才是“股神”,知道何时进,何时出,也理性十足地理解那四个字:落袋为安。
其实,谁都知道其中最大的秘密在于高管们的“信息优势”,而若以“三公原则”来衡量的话,其各色优势的含金量就在于“信息特权”。也就在此时,2月1日,中國证监会第一次以完整特指的方式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法规的形式告诉人们,高管们的确拥有这样的“信息特权”,有人也的确在滥用这样的“信息特权”,现在,监管层要对此进行必要的整顿了。
然而,难道以前我们没有过类似的法规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证监会在此时颁布这样的法令呢?仅仅是对此类法案的简单完善?而这样的法令如何才能落到实处?这才是每个投资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問題。
在通过市场经济改革重塑社会新秩序的过程中,“起点公平”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能体现“起点公平”的有关要素中,能否公平地获得公共信息,就成了建设公平社会的第一要务。这一点,在以信息集散、扩张、预期为特色的虚拟经济中,人们可以看得异常清楚。“信息特权”的大量存在,体现在金融市场,便是内幕交易还很难杜绝。“内幕消息”弥足珍贵乃至让人趋之若鹜的现实所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信息=金钱”的故事。所以,证监会在新年伊始高调颁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条例》,既是对违规者的警示,也等于承认了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还存在大量违规违法的問題。
事实上,近期不单是证监会在行动,央行、银监会、國资委等相关部门都有所动作,无论是严禁银行贷款变相进入股市,还是严格控制國企股份买卖,抑或是对上市公司高管炒股的種種限制,其实强调的都是合规合法的問題。正是在这方面抓得不严,管得不够,才带来了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专家的担忧,所谓“泡沫论”,主要指的便是这種违法违规所带来的股市泡沫;所谓“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指的也是平日里大量违规违法事件存在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证监会本次法规的出台是滞后的。虽然有总比没有好,虽然也首次把“公平披露”提到了台面,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平披露”早该是建设公平信息社会、建设和谐资本市场的题中之意。
当然,我们认为,更重要的环节在于执行力。虽然在社会转轨过程中存在法规空白、法律滞后等现象,但在我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才是最突出的现象。这便有了资本市场上所谓“不得不如此”的“政策市”。大家知道美國有萨班斯法案,但如果没有对安然事件中当事人的严惩不贷,没有对萨班斯法案在个案中的贯彻,出台十个萨班斯法案也是无济于事的。照此推断,则美國也便不得不拥有一个“政策市”了。
事实证明,一个國家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便是“三公原则”,其中最重要便是信息公平,而“信息特权”无疑相当于资本大厦的蛀虫。此種特权越多,便越说明法律正义不足,信息公平不够,其相应的社会信用也便越低。长此以往,它所带来的危害便是“政策市”的帽子难以摘除,便是政府信用被不断地透支,便是金融市场难以避免的激烈波动。
概言之,证监会针对公平信息披露颁布了新法规,很好;新法规对“股神”做出了各種限制,也很好。但一个依法办事的资本市场才是我们真正期待的,而贯彻这一点的意义并不在于暂时挤出多少泡沫,而在于我们能最终拥有时时依法挤泡沫的机制。只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的资本市场真的迎来了“盛世”,我國的金融大厦即便在彻底市场化、國际化后,也真的经得起地球村随时可能的“风吹雨打”了。 (东方早报)
|
|
|
|
上一条资讯: 马红漫:防违规资金入市变堵为疏更利化解风险 下一条资讯: 叶檀:股市疏导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