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H股尾随A股不值得炫耀 |
|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7 20:11:48 |
大蓝筹公司的股价由A股追随H股,一举转变为H股追随A股。伴随A股的走牛,股票定价权俨然成为了一个华丽包装的外衣,甚至成为市场主力操纵股价的堂皇理由。
在工行、中行等大盘蓝筹股的带领下,A股市场走出了一波气势恢弘的牛市 行情,令沉寂了数年的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是伴随着A股市场由复苏到快速上涨、乃至屡屡创出指数新高,也有不少的市场人士对于大蓝筹股的持续上涨提出了质疑,认为公司的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数年的业绩,过快的上涨已经失去了理性。
面对这样的质疑,许多投资机构和分析人士给出的解释是,股价上涨的背后是内地资本市场拥有越来越强势的股票“定价权”,比如大蓝筹公司的股价由A股追随H股,一举转变为H股追随A股。因此,在这样的追求之下,股价屡创新高并不能够简单地从业绩角度来衡量,而是要放置到内地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之中来观察。
由此看来,伴随A股的走牛,股票定价权俨然成为了一个华丽包装的外衣,甚至成为市场主力操纵股价的堂皇理由。但遗憾的是,这種理由不仅误读了定价权的含义,而且必然被市场未来走势所否定。
事实上,定价权的概念更多地是指对实体产品价格的决定权。股票定价权的本质与实体产品的定价权大相径庭。与取得实体产品定价权后可以在谈判中获得切实的利益不同,获得股票定价权则仅能说明某一市场可以控制、影响股票价格的走势。然而即便拥有了这样的权力,最多的益处就是给予了投资机构通过控制股票的价格,来获得市场套利机会的空间。换句话说,所谓“股票定价权”的本质是增加了股市投机的可能性。
从本质上讲,股票价格应当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体现。公司内在价值则由内部控制、经营业绩、未来发展等要素决定,并非简单的价格决定权所能简单左右。2006年底,按照上海、香港两市收盘价计算,工行总市值一举超过汇丰银行,成为全球第三大上市银行。然而,高市值的背后却是高达30倍以上的市盈率 ,而國外商业银行该指标一般仅有15倍左右。然而与國际知名银行相比,两者的差距却很大。
其实,國有商业银行股票之所以能够受到市场的青睐,特别是國际投资者的热捧,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其自身竞争力突出,而是投资者更加看重它们所享有的“独特资源”,也即行政力量赋予的行业垄断地位,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國家信用担保。工行连年缩水的不良贷款率也并非其内控提升的绩效,而是通过两次不良资产 的剥离,由國家消化的结果。正是这些超越市场本身的资源,才是工行等大盘蓝筹股吸引投资者的根本要素,而非银行自身的经营水平与获利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脱离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利用股票定价权进行盲目炒作,只会给股市带来大幅波动和投资风险。随着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國有企业的回归以及工行等公司进行IPO,使得A股与H股在定价方面可以相互影响,并在两个市场之间产生套利的机会。由于A股流通盘相对较小,跨境资本实际可以通过少量资金对A股定价,进而产生拉动H股价格的杠杆效应,从而为跨境资本在香港市场套利创造机会。而且,这些游资还可以通过对权重股的抢筹、做期货对冲等形式从中获利。但是机构获利的背后往往是盲目跟风的普通投资者的损失,近来大盘蓝筹股的暴涨暴跌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因此,一味强调股票定价权并不利于股市长期健康的发展,部分机构打着所谓“定价权”的幌子行牟取私利之道,更应当为管理层和普通投资者所警惕。
|
|
|
|
上一条资讯: 皮海洲:拯救上证指数 下一条资讯: 叶檀:谁纵容金融股如此疯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