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快的速度抢得最多的资源,三九连锁就念歪了这段“经”
三九医药连锁的故事可以从诸多角度进行解读,但問題的核心只有一个:扩张速度与资源能力如何匹配?
公司为支撑规模扩张而筹集必需的资金,一般通过两種途径:内部通过留存利润,外部通过债权或股权融资。因为外部筹资比内部筹资的成本要高得多,所以公司通常会尽量使用内部创造的资金(留存利润)来支撑其成长。衡量公司在不增加外部权益时的最大增长能力是自我维持增长率,它是公司在不发行新股票,不改变营业政策(不改变营业利润率和资本周转率)和筹资政策(不改变权益比和支付红利比)时所能实现的最大增长速度。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在一段时间内其营业利润率和资本周转率、股本扩张和负债能力都基本保持不变,也即其营业政策和筹资政策都会处于一種稳定状态,因此自我维持增长率既是其规模扩张的安全速度,也是其极限速度。
但在现实中,为数众多的公司都在不断地挑战并突破这个极限速度,视前车之鉴不顾而前行不悔,其原因有二:一是每家公司都在与行业景气周期赛跑,如果不能在一个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的行业景气轮回中占得先机,可能意味着彻底出局;二是市场资源毕竟有限,在资源争夺战中,谁抢得最多资源,谁就拥有继续赌下去的最多筹码,赌赢的概率当然也就最大。
以最快的速度抢得最多的资源,于是就成为公司不断挑战并突破规模扩张极限速度的最大理由。公司管理者不可能不知道其中隐含的风险,但在彻底出局和筹码太少的风险面前,他们更愿意将化解规模扩张的希望,寄托在明天经营能力的改善或外部资源的引进上。因此大干快上,先做大再做强,那些让人不可思议的超常规扩张故事,其内在的逻辑正在于此。
事实上,在中國靠这種逻辑获得成功的幸运儿比比皆是,尤以那些具备垄断市场地位的大型國有企业为甚。由于大型國企在获取资源方面的先天优势,即使将来面临危机,也不愁没人买单,也就是说再快的扩张速度,大型國企也有足够的资源能力来与之匹配。更何况今天规模的大小,往往意味着明天饭碗的大小,那么大家努力的方向自然是如何先变成一头大象,未来再去寻找学跳舞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说,“國企大而滥不怕,民企小而精不行”的说法看似偏颇,但其实不无道理,而这一说法的必要前提是: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资源后台兜底,负责化解快速扩张过程中积聚的所有风险。如果这个前提始终存在,这就如同参加一场稳赢不输的赌赛,那么有谁会不去押上所有赌注?
三九医药连锁是三九集团产业扩张的必要步骤,也是上述思路的必然产物。当赵新先将眼光转向医药连锁行业时,8亿元的投入甚至更高的整合成本,对于彼时的三九集团来说都不成問題。而对于医药零售连锁行业来说,规模越大价值越高,经营上能否盈利并不重要,并购中是否协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千方百计地率先完成规模最大化。这一切在今天看来也许无法理解,但将扩张速度与资源能力的匹配問題搁置在当时的背景下衡量,无疑是最理性的选择。
不幸的是,并不是每头大象都有机会学会跳舞,就连三九集团这样的大象都不例外。随着三九集团的巨额债务纠纷和赵新先被免职,三九集团开始自顾不暇,中國药业沃尔玛的宏伟构想,也因为最重要一个环节的坍塌而变成无法捡拾的一地鸡毛。利刃可以披荆斩棘,也可能伤及自身,商业就是这样残酷!
8亿元的投入,400万元被拍卖,三九医药连锁沦落到今天,固然让人扼腕叹息,但正如华源危机不会减损其医药产业的价值、德隆崩盘后“三驾马车”照样会被抢购、格林柯尔旗下冰箱产业争购者众多等等故事一样,三九医药连锁的规模就是其最大资本,只要新东家能够注入足够的资源完成三九集团未能完成的整合,三九医药连锁必将书写新的商业传奇。
可惜的是,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的内容,而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也不再是赵新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