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锚定的A股泡沫 |
|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7 20:13:20 |
2007年1月中旬以来,泡沫论以一種强势姿态进入了中國股市的舆论中心。先是谢國忠撰文,提出要警惕内地股市出现泡沫;紧接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港指出,A股火爆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内流动性严重过剩,并认为热钱有30万亿之多;几乎与此同时,多家外资投行如摩根士丹利、汇丰、德意志银行等相继发布研究报告,提示A股的泡沫风险。部分报告中甚至用到了“掩耳盗铃”、“千钧一发”等字眼。
反对者亦有之,抛开谢百三教授等驳斥谢國忠的言论不说。单看4季度末股票型基金80%以上的高仓位以及投资者们蜂拥开户的热情,便知道很多人认为“泡沫论”是危言耸听。
如回归“泡沫”一词的经济学本义,那么对于当前A股是否存在泡沫这个問題实已无争辩之必要。按照金融学的定义,泡沫是指在一个连续的金融运作过程中,一種或一系列资产价格突然上升,并且随着最初的价格上升,人们产生对远期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新买者,在此过程中,资产买者主要追寻资产的买卖差价,而不是想使用这一组资产。
此定义所表述的过程在当前的A股市场中正表现得如火如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泡沫的存在是无需争议的。問題是,如何来测量这種泡沫?最简单的方法是“市盈率”,不过这種办法却远非完美。根据國信证券的市场估值月报,到2006年12月底,用整体法计算的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为27.2,但这个估值水平是否已经到达上限呢?問題并非如此简单,在高盛刚刚完成的中國与日本股市比较的研究报告中就指出,上世纪80年代日本股市的大牛市,其主要推动力就在于估值倍数的不断提高。
通过每股价格除以每股净利润这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就能得出一只股票的市盈率指标,这个指标是客观的,然后,这个指标波动的“合理”范围却是偏经验主义的,或者是比较主观的。这其实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思考,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行为金融学,就对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泡沫的关系方面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
对于理解当前A股市场的泡沫,行为金融学中的“锚定效应”和“羊群效应"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锚定效应”认为,人们通常用一个初始值为开端进行调整,以获得問題的解决答案,也就是说,最终结果往往与初始“参照值”密切相关。以中國人寿为例,中國人寿三年前在香港IPO时,发行价格为每股3.598港元,到2006年底发行A股前夕,其H股股价上涨到了20港元以上。事实上该价格当时已经引起了多家外资投行的估值分歧,但由于其A股发行价定价机制是“锚定”在H股市价上的,因此其最终制定的A股发行价为18.88元,对应市盈率高达97.8倍。而由于在A股的牛市中,二级市场价格锚定在发行价之上一般有一个相当高的涨幅,因此即使发行价已经很高,中國人寿A股上市之后依然大涨,到1月19日,其收盘价44.57元,较H股收盘价24.45港元高出80%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種情况将不是个案。随着2007年越来越多大盘蓝筹的“海归”,这種锚定泡沫将成为A股泡沫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当前基金成为A股市场投资主力的情况下,基金经理们的“羊群效应”(人们彼此模仿,彼此传染,情绪逐渐高涨,从而逐渐失去理性,导致股市泡沫)也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在牛市中,大部分基金的仓位很重。这種情况下,即使某基金经理个人认为股指上涨已经面临风险,但其宁愿跟随大部分其他基金保持高仓位,也不愿轻易减仓,独自承受可能的踏空风险。这種“羊群效应”已经被有关实证研究所证实。一个注脚是,1月20日,17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97只基金披露了2006年四季度报告。尽管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多空分歧在不断加大,但已公布四季报的基金平均股票仓位达到了8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
|
上一条资讯: 中國超级牛市的核心内幕 高层沉默就是大利好 下一条资讯: 左小蕾:防范跨境短期资本过度投机很有必要 |